苏定方(592年——667年)微配资,冀州武邑县(今河北武邑县)人,唐初的名将,曾效力于唐太宗和唐高宗两位皇帝。在他长达五十多年的戎马生涯中,若用一个字来形容他,那就是“猛”。
在太宗时期,苏定方随李靖征讨东突厥,在这场战斗中,他率领两百名骑兵发起猛攻,成功突破突厥可汗颉利的牙帐,立下赫赫战功,为彻底击灭东突厥做出了巨大贡献。到了高宗时期,他又帮助唐朝征服了强大的西突厥,重新收复西域,并越过葱岭,平定了中亚河谷的广阔地区。随后的战役中,他还屡次讨伐高句丽、百济,完成了连隋朝、唐太宗都未能攻破的朝鲜半岛征服任务。
史书称他“前后灭三国,皆生擒其主”,正是他的努力,唐朝的疆域得以拓展,向西达到中亚咸海,向东延伸至朝鲜南部,而他个人也因此成为唐朝军事力量的象征之一。
展开剩余80%苏定方的父亲苏邕在隋朝末年时名声赫赫,领导乡勇抵抗外敌。苏定方受父亲的影响微配资,年少时便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。仅十五岁,他便跟随父亲征战沙场。父亲去世后,苏定方接替了父亲的位置,多次击败来犯之敌,成为家乡的守护神。随着岁月的流逝,苏定方先后跟随窦建德和刘黑闼征战,屡次立下赫赫战功。直到623年,刘黑闼兵败自杀,苏定方选择归隐家乡,坚定不愿出仕为唐。
然而,627年,李世民继位后,听闻苏定方的英名后,深知此人非同一般,遂多次亲自招募他,最终将苏定方召入朝中,任命他为匡道府折冲,开启了他在唐朝的辉煌征程。
630年,苏定方随李靖出征东突厥。2月8日的深夜,二百名骑兵在迷雾的掩护下悄然出发,成功摸到颉利可汗的牙帐。大雾散去时,苏定方毫不犹豫,纵马发起突然袭击,突厥军毫无防备,唐军当场斩杀了数百名敌方护卫,颉利可汗在混乱中带着家人逃走。随后的李靖大军迅速赶到,将东突厥打得溃不成军,斩首万余,俘获数十万敌人。经过这一战,东突厥宣告灭亡,苏定方凭借这次突袭大获全胜,迅速赢得了唐军的尊敬与赞誉。
尽管苏定方在东突厥战役中表现卓越,但由于唐朝军事人才济济,他的晋升之路依然艰难。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,他未曾获得显赫职位,直到唐高宗时期才迎来属于自己的巅峰时刻。
公元657年,年届六十的苏定方首次担任伊丽道行军大总管,开始征讨西突厥的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。尽管已年过花甲,但苏定方的战斗力丝毫未减。唐军在阿尔泰山北方击败了西突厥的处木昆部,俘虏了一万余人,并一路推进到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。阿史那贺鲁得知后,带领十万大军迎战,苏定方带领万余精兵,与其展开了殊死搏斗。虽然唐军人数劣势,但苏定方精准部署,以步兵占据制高点,长矛阵形成铁壁,成功抵挡住西突厥三次猛攻。待敌军疲态尽显,苏定方亲自率领骑兵发起猛烈反击,敌军阵形一阵大乱,最终西突厥主力被击溃。
战斗还未结束,苏定方紧追不舍,分兵追击败兵至伊犁河西。天降大雪,积雪深达二尺,部下建议稍作休整,但苏定方却毫不妥协,坚持继续追击,最终在金牙山(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西)发现敌军残部并成功全歼,阿史那贺鲁最终带着仅剩十几名部下逃往石国。此次大捷不仅斩获了大量俘虏和牲畜,更彻底消除了西突厥的威胁。战后,苏定方恢复畜牧业和交通,边疆安定,受到了唐高宗的盛大迎接,并被封为左骁卫大将军、邢国公。
659年冬,苏定方再次出征西域,这次他的目标是葱岭地区的反叛诸国。在历经艰辛跋涉后,苏定方顺利到达叶水(今乌兹别克和塔吉克交界),与敌军展开激烈对抗。苏定方一改常规作战模式,选择强行突袭。经过一天一夜的艰苦行军,他带领唐军直至敌人城下。敌军首领都曼慌乱应战,却终究无力抵抗,最终被俘。葱岭西部的叛乱也随之平定。
660年,朝鲜半岛的百济再次反叛,苏定方再次接到征讨命令,迅速策马赶赴朝鲜战场。这一次,他采用了不同于过去的水路作战方式,带领十万唐军向百济进攻。经过一番激战,百济被彻底击败,国王扶余义慈投降。经过三年的征战,苏定方先后消灭了三个敌国,活捉了三位国王,为唐高宗立下赫赫战功。
然而,尽管屡次胜利,苏定方最终在667年因病在西南前线去世。苏定方在唐朝的贡献深远,李治对他的死感到深深悲痛,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。至此,苏定方的名字永久铭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,成为了唐朝最杰出的军事人物之一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七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